没有高附值的农机零部件,就没有高附加值的主机,主机厂就无法向农机用户推荐产品的差异性与质量的领先性。

在下经常提及的一个痛点与遗憾之处就是,近年来我国农机化事业整体上与十多年前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农机行业却至今未出现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或者说跨国企业,我国大多农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未明显提高。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不少国内农机企业都纷纷比拼发展规模、产品数量,可是产品质量、产品技术等指标却忘在了一边,因此,多年过去了,我国农机企业却在技术方面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大多数只能跟在外资企业后面跟路。

640.webp (39).jpg

主机如此,农机零部件也如此,同行之间零部件产品高度同质化,为了迎合主机企业的要求,除了酒桌公关就是降价。而降价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科研投入进一步下滑,陷入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国农机零部件领域的发展生态、农机供应链拖了主机产品的后腿,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

我们常说,零部件强则主机强。没有一流的零部件,就没有一流的主机。近些年来,我们一些向往中高端价值链走的企业,比较明显的是少数大马力拖拉机生产企业,只得购买国外的零部件,离合器、液压件、轮胎直至发动机等。要知道,国内主机企业的利润率比国外企业低得多,购买国外的零部件,无疑于进一步加重企业的沉重负担,根本不是长久之计。搞搞试验还行。

因此,相比主机领域,农机零部件走出低端价值链更为迫切。中国企业本就没有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与品牌溢价能力低,如果大规模选用外资零部件,只有死路一条。这是我们的历史发展路径与国情等现实因素决定的。

任何主机厂都不是万能的,都需要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协同。一些主机企业从着眼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考虑,加大了零部件的自制力度,但是这样也是有是有明显劣势的。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每个零部件都做得比别人好,更不用说比那些天天钻研某一零部件、矢志打造产品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做得好。

没有高附值的农机零部件,就没有高附加值的主机,主机厂就无法向农机用户推荐产品的差异性与质量的领先性。靠来自五湖四海、没一点差异化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农机主机产品,你装我也装,像潍坊、洛阳等地拖拉机厂,只不过外协件拼拼凑而成的产物,价格自然就高不了。

要提升零部件的产品技术与质量,零部件生产企业不能关门造车,而要加强与主机厂之间的协同,包括技术的联合开发、产品生产计划的协同等方面。同样,主机厂家也要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不可视供应商为可随便宰割的羔羊,今天换一家明天换一家。苹果手机之所以一枝独秀多年,其一个重要作法就是加强与供应链企业的联合技术开发,将供应商的先进技术率先应用到自己身上,直接促成了苹果手机这个技术集成载体的先进性。

在技术获得上,国内农机零部件企业有机会也不防并购国外的先进零部件制造企业,当然主机企业也可以这么做,而不是仅仅是把并购眼光盯在国外的主机企业上。实际上,国外竞争力强的主机企业一般是不会卖给你的,除非他陷入发展困局。相反,从纵向产业链的角度,一些零部件可能更愿意被收购。在主机领域,国内中国一拖曾收购法国麦考米克、雷沃曾收购意大利的阿波斯、马特马克等企业,也许成本较高(企业应量力而行),但通过对外资的收购,提升了自身在大马力拖拉机和农机具领域的研发实力。只要运营得当,收购的钱应该不会白打水漂。

做得好的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要极力争取进入先进主机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外资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国际上一些领先的农机企业,对供应商要求严,同时也比较人性化,能促进供应商共同成长。

中国农机主机品牌要起走向全球价值高地,首先需要大量的优质供应商当支撑,国内农机零部件企业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原刊于《农机市场》杂志)

来源:第一农机财经 作者:朱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