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振营

《农业机械》杂志主编

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刚刚在武汉闭幕不久,关于展会的各种讨论、各种话题还在继续,可见我们这些业内人士,对于农机行业的发展都是颇为关心。

今天,我就以自身的经历,谈谈我与农业机械的不解之缘,分析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经验,与大家共享。

我与农机的不解之缘

我生长在农村,祖祖辈辈是农民。1972年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务农,当时生产队里,仅有的农业机械是一台175型柴油机,随后几年先后添置了195型柴油机、水泵、铡草机、脱粒机和轧花机等配套机具。当时我是村里的柴油机手,担负着使用维修这些农机具的工作,也从此与农业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八一农业机械化学校任教,先后担任拖拉机、农机基础、农机运用、电气系统、液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等工作。

1998—1999年,我结合拖拉机电气系统的讲课与实践,撰写了《拖拉机电器故障检修图解》一文,在《农业机械》杂志连载17期。在学校教学期间,我对当时的农业机械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维修等技术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9d93b3a8b8141c497df22ce3a4c6991.jpg

任教时创制的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总体结构简图

1992年,我调入农业机械杂志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副主编、主编和社长。1997—2015年,以主持《农业机械》杂志的办刊工作为主。这20多年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参与者,经历了我国农机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我国农机产品市场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发展景象。

我国农机工业40年发展经验

在农业机械杂志社工作的这些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曾经走访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类农机企业,了解他们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情况,有的甚至进行了长期跟踪。在这个过程中,与不少企业家有过接触,有的甚至成为了挚友。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农机行业从风风火火的农用运输车市场,到热热闹闹的拖拉机市场,再到风风雨雨的联合收割机市场,我都有所经历,有所观察,也有所思考,同时也在当时的《农业机械》杂志上有所表态。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农机工业的发展经验,有几点应该认真总结。

1. 产品技术是关键

我国农机工业的产品技术基础大都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打下的。例如,大型拖拉机有东方红、铁牛和上海品牌,这些都是那时的主力机型,加上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国外产品技术,成为后来拖拉机发展的技术基础。

联合收割机方面,当时有东风、丰收、新疆和北京等品牌,特别是1992年研制成功的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成为后来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产品技术基础;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2W型玉米收获机,以及后来引进的苏6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后来的玉米收获机的产品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营体制和土地经营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型农机具派不上用场,为农机工业提出了一个大难题。

7b4d97db824d4a2db6b082fa5969263a.jpg

小四轮拖拉机

有两类过渡农机产品,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类是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以下简称小拖),另一类是三轮和四轮农用运输车(以下简称农用车)。这两类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但它们适应了当时农民的经济基础和运用条件,而且市场广阔,需求量大面广,一经推向市场,就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两类产品体现了我国农机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帮助农机工业渡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同时为我国农机工业以后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

相信业内老农机仍会记得金蛙、巨力、飞彩、双力等三轮农用车品牌,也会知道山东潍坊拖、河北石拖、开封机械、新乡一拖、山东常林等一批曾达到年产销量10万台,夺得市场产销量第一的小拖企业。

这些企业及企业家,虽然已退隐行业多年,但他们为我国农机工业所做的贡献,为农机企业所提供的经营经验和教训,都应该为广大农机人所知,都应该得到农机人的尊重。

62581bc06d3a43c0a8438a536a60f50f.jpg

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

有两类联合收割机产品走过或伴随走过从背负式到自走式的发展过程。一是小麦收割机,大丰、向明、桂联、双箭王等品牌,是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代表,它们是伴随着2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而发展的,最终被自走式取代。二是玉米收获机,最初是以玉丰等几十家品牌的背负式为主,随后逐步被自走式取代。

至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各类农机具的发展历程,各种文献比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2. 运营模式很重要

农机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先被推向市场的,也是较早成功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行业。40年来,有几种运营模式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1)规模化经营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初期,最先受益并发展起来的是小拖和农用车企业。

先说小拖企业,在近20年的激烈竞争中,几乎没有成就比较强的企业。山东潍坊拖、河北石拖、开封机械、新乡一拖、山东常林等一批小拖企业,因片面追求扩大市场规模,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后劲,造成了“谁得第一谁先死”的后果。这应该是农机企业片面追求市场规模的深刻教训。

67ca253a682940d387c5882a74cae116.jpg

2018武汉农机展时风部分产品

再说农用车企业,竞争势态与小拖不相上下,其惨烈程度可能更甚,但最终有两个企业胜出。一个是山东时风,他们以规模化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成为三轮农用车行业的龙头。

另一个是五征,他们注重农用车的质量,提出“有钱买五征,宝贵伴一生”的营销口号,在产品的个性化上做文章,赢得用户,其产销量稳居农用车行业前列。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企业利用经营农用车的基础,不断地向其他行业渗透,成功地转向汽车和拖拉机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685d25c937c24842aaff2c557204b1c0.jpg

2018武汉农机展五征部分产品

(2)整合重构的力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相对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零部件大都实现社会化生产,市场需求量又大,这对行业整合重构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总结几个事例。

一是福田农装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北汽福田1998年介入农业装备产业,运用他们在四轮农用车行业的成功经验,先后整合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产业的零部件资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构建市场渠道,很快成为联合收割机的龙头企业,拖拉机的产销量也位居前列。

b11126c1a2da47169ad0bafdc11ab3ae.jpg

2018武汉农机展雷沃重工展位

目前,这个经过品牌升级后叫作“雷沃重工”的 企业,在农机行业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应该说,福田成长发展的20年,绝不仅仅只是成就了一个品牌和企业,它对农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中国一拖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机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曾使得我国国有拖拉机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中国一拖作为农我国拖拉机生产企业当时的龙头老大,共和国的长子,同样也未能幸免。当时的一拖主要生产履带式拖拉机,大轮拖还处在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产品还没有成熟。

a049e3abbfcd45cda7fe8d60d37f29a2.jpg

2018武汉农机展中国一拖展位

他们采取一体两翼、重点突破的战略,以大型轮式拖拉机为突破口,迅速扩大市场,实现了扭亏为盈。此后,他们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吸收国内外优势企业的经验,不断地开发完善新产品,在我国奠定了拖拉机产业的龙头地位。

三是常州东风的改制经验。常州东风是我国老牌小型拖拉机国有企业,同样因为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状况而面临倒闭。2003年8月改制为民营企业后,人还是那些人,设备还是那些设备,只是改变了经营体制和机制,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跻身我国拖拉机产销量前三甲,创造了我国农机企业民营改制的典范。

3. 经营态度定胜负

农机是实打实的技术,硬碰硬的产品,来不得半点虚假。有企业家跟我说,搞农机产品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短期利益的诱惑。我也曾在过去的文章中谈到过新产品开发的8年理论:新产品开发过程,从产品样机到市场成熟,至少要有8年左右的时间。有两个企业在农机行业取得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星光农机。早在2002年,我到浙江考察过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也去了星光农机。当时浙江有湖联、柳林、三联等规模比较大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他们正在拼市场、拼规模。而星光农机的经营策略是稳扎稳打,每年就产销几百台。他们认为市场上的联合收割机产品性能不稳定,技术都还不成熟。他们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打造了一款好产品,从而赢得了市场,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e964bd043c404085876f6d6cbbaea327.jpg

2018武汉农机展星光农机展位

二是勇猛机械。勇猛机械最早是北京亨运通,他们在玉米收获机械产品上10年磨一剑,专心、专注、专业,失败了不气馁,市场不好也不放弃,最终在玉米收获机方面走在了前面,获得了成功。

582275b1f93f4019b437b0924c165d47.jpg

2018武汉农机展勇猛机械展位

总 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非常多,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少经验教训有待专家和同仁一起研讨总结,例如,我国农机对外合资合作的经验教训和得失等。这些经验教训对于目前处于不景气、市场下滑困境的行业、企业来说,如何创业创新走出困境,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