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弢
农业机械杂志社记者
刚刚从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武汉农机展)归来,身体的温度是骤然降低了,不过心中的热度还多少是有的。在武汉农机展上,各位领导、专家、参会人员等,从行业、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阐述,主基调应还是目前国内农机行业堪忧、我们的产品质量堪忧、行业发展前景堪忧等诸如此类。不过有悲就有喜,在细分行业还是有希望的。
小编作为“非专业”人士,只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一直关注最近两年非道路国四发动机这个“热词”。经历了去年“国二”升级“国三”的种种,已经混乱的发动机行业似乎才刚刚消停下来,国家新一轮的升级又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为了能在本来就已经缩水的武汉农机展会刷存在感,非道路国四发动机必然成为各企业展示的明星产品。
8月2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提出了明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达标时间表。按照《技术政策》的要求,农业机械作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要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于是乎,我们可以在武汉农机展上看到16~426kW,从预计装配小型水稻机到可以配套大型青贮机的全功率段“国四”产品。
作为配套企业,目前能在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生存下来的,大都有着车机背景,即便是从机械泵到电控系统这种完全的技术路线的变革也都不是问题。但是大家真正考量的部分应该是完全新加入的后处理部分,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排放标准才是最终考核的硬指标。
对于很多已经有“欧六”、“国五”技术水平的企业来说,怎样把自己的整套柴油机与现下主流企业的各种型号的主机相匹配,无疑是所有发动机企业年度规划中的首要任务。
而每一台适配“国四”发动机的整机样机推出的新闻也都是目前发动机企业重点宣传的内容。而且此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绝对不能在农机升级上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只有提前做足准备才有可能继续发展,并在今后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是非道路国四产品的率先发布,还是与某某主流机型完成配套,亦或是拥有如何先进成熟的技术方案能提升配套用户的品质,最后都要看终端用户是否接受。
在采访中、研讨时,每每直接问起企业最终成本会提高多少的时候,得到的答案绝对不像当年升级“国三”时那般直接。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四发动机最终能实现的量产程度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到终端价格。
由于农机市场的整体低迷,也促使发动机企业近两年不断拓展产品领域。在市场下行压力和升级日期不断临近的双重压力下,发动机企业既要保证财政报表上漂亮的数据,又要保证迭代产品的平稳切换。
于是展会上能看到的发动机企业似乎还是那些家,但仔细数来会发现以前似乎记不太清楚品牌的企业这次完全消失了,而能够记下来的也就依然还是那些有实力的企业。
也许真的是发动机一次次的升级对技术要求太高了,就如有业内人士所讲,中国的非道路发动机此次升级其实是一种跨越式的改变。在国外是从机械式向电控升级,之后再由电控向配有后处理的电控升级,而我们这次则是要一步到位。
也许正因如此,从事发动机生产的企业,无法像展会上看到的很多拖拉机等主机企业一样,今年做不好了明年可以换个牌子从头再来,而是压力山大啊。
在改变中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必然都是有硬实力、有创新技术的优秀企业。但愿明年能看到此次参展的发动机企业活得更好,以及没有参加展会而一直为了“国四”发动机努力耕耘的企业,也能够出现在展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