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峰

640.webp (1).jpg

河北省衡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1978年,我哇哇落地。也就是那一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历史巨变就此拉开帷幕。

中国农村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影响下,逐步推行了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在此轮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广大农民发自内心深处生产热情被彻底释放出来,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创造能力,农业生产经历了跨越式的高速发展,然而,这一切都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普及息息相关。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麦收时节,爸爸都要带着我回到老家帮爷爷收麦子。那时天蒙蒙亮就带着磨好的镰刀,大壶的凉白开,套上的骡子就来到麦田。家里的大人们一字排开弯腰飞舞着镰刀,一会儿汗水就浸湿衣背,不时的直起腰来缓解一下酸痛和疲惫。割倒后还要打起捆来,装上骡子车拉到场院里。

场院是几天前通过除草、平整、洒水,最后用碌碡轧平的一片空地,平日里不用,就是用来晒麦轧场的。待麦子完全晒干后,再用骡子拉上碌碡一圈圈碾轧,直至麦粒完全脱离,然后将麦秸用叉子挑起来垒成麦秸垛。

这是我们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在麦秸垛上跳跃、翻滚,就像是现在的孩子在跳蹦蹦床。而大人们将场院上的麦粒和麦壳聚拢在一起,迎着风向用木锨扬上天空,任风将麦壳和杂物吹走。还有一个人带着草帽用大笤帚不断扫去麦粒中没有被风吹走的壳叶,留下的是干净的麦粒和自食其力的那份踏实。经过轧场、起场、扬场的工序后,还不算完,还要装入麻袋,时逢晴天倒出来反复暴晒,直至完全干透入仓,收麦季才算结束,前后历时十天半月。

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祖辈辈们,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近乎原始的耕作方式,用辛劳和坚韧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

但这延续千年的人畜耕作方式在改革开放后被悄然的改变了。

先是小型拖拉机在农村兴起。购置拖拉机成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户首选,也成为财富和实力的象征。在当时很多农村题材的宣传画中都有吐着烟圈的拖拉机。在不经意间拉运麦子、转圈轧场的牲畜被换成了铁牛。

紧接着割麦子的镰刀被换成了拖拉机头前的像一排大剪刀似的割晒机,走过之处,麦子被一片片整齐的放倒。在场院中也添了一个吞吐麦子的叫脱粒机的大家伙。人们把麦子从输送台上推进去,在机器的那头乐呵呵的拿着麻袋接着麦粒。开足马力一亩地的麦子不到一小时就脱粒完毕了。这样的速度已经让当时的人们欣喜不已,家家户户排队等待着能早点用上这为数不多的脱粒机。

当人们还幸福的沉浸在这两种机器给带来的省力、省时喜悦中的时候,更大的惊喜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飞速发展的科技把这两种机器融合在一起,还加上了自走的平台,收割到脱粒从麦田里一气呵成。小麦联合收割机闪亮登场了,成为时代的宠儿,注定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征程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衡水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非常少,每年麦收季农机部门都要从河南等地调入大量的联合收割机来支援衡水的小麦收获。这一现象不光衡水有,小麦主产区的省份都面临者机少田多这样的难题。

于是跨区作业这种独特小麦收获方式应运而生。跨区作业这种方式整合了机收资源,弥补了区域机具不足,巧妙利用地域气候差异。南起安徽、河南经河北北上东北、内蒙古,历经两月左右麦收机具大迁移,成为中国独有,世界首创的麦收方式,同时也催生了“机收麦客”这一职业。他们在广阔的麦田中驰骋,谱写着丰收交响曲。

有了联合收割机和铁麦客,使得脸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彻底成为历史。人们再也不用在麦田和场院之间奔波了,在田间地头就收粒入袋了。更有甚者,收获的麦子在田间直接让面粉厂拉走,将以前十天半月的麦收季极大缩短为半天甚至几小时内结束战斗。进城的不用返乡了,打工的不用请假啦,最让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是小麦联合收割机居然导致实行多年的“麦假”被取消了.......

回想当年,联合收割机初兴乍起,人们为了找到一台联合收割机为自己家收割麦子,全然不顾安全到公路上去拦截。甚至不惜与乡邻起口角,就是因为数量稀少,供不应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迅猛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割幅越来越宽、功能越来越强、且保有量一路猛增。到2018年,衡水市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1万台,平均近400亩就拥有1台联合收割机,小麦的机收率在2011年就达到了100%。

今天,我们从小麦收割方式演变这个微小的侧面,去感受时代变迁的脉动、衡水农业发展的律动,衡水农业装备大发展的跃动。

40年来,衡水农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一直没有停歇。特别是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都在37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03至2013,夏粮生产还实现“十连增”。

这里除政策、科技因素之外,背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机械化重要的助推作用。

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装备,在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得到高速发展。到2017年,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已经达到793万千瓦,拖拉机21万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1万台,玉米收割机10468台。

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让农民能够更加从容地掌控农业生产的进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87%。小麦、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棉花、油料除收获外其它生产环节也实现了机械化。在2018年三夏,全市就有22万余台(套)各类农机具参加麦收会战。在广阔的田野上遍布奔驰的各型农业机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迎面扑来。耕牛骡马已无踪影,听到的都是机器的轰鸣,看到的是农机的奔忙、谷物的流淌和笑容的荡漾。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过去的40年,我市农业发展成就是辉煌的,取得的经验也弥足珍贵。经过40年改革开放养分的厚植与滋养,衡水农业有了更加深厚的发展底蕴,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新时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更多更美的期盼,是我们衡水农机人为之奋斗的光荣使命。

组委会点评:

从小麦收割方式演变这个微小的侧面,去感受时代变迁的脉动、衡水农业发展的律动,衡水农业装备大发展的跃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为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更多更美的期盼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