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154550951.jpg

2018—2023年我国农机行业出口规模预测

随着中国农机出口型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出口型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正在不断提升,驻外服务的能力也在加强,一些中小型农机产品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市场份额比较稳定,口碑已经建立。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原以为中国的80马力拖拉机在非洲应该很有竞争力,但是去赞比亚投标时才发现,印度马横达的产品质量比我们好,价格还更有优势。”说起这次失败的投标经历,上海德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不禁替国内农机装备企业感到着急,“‘一带一路’国家现在急需要中小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化水平,欧美大公司不生产,沿线国家没能力制造,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去开拓,市场就会拱手让人。”

在近日江苏镇江举办的“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来自国际组织和智库、中国农业装备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了“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装备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和技术发展,加快农业装备行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说。

国内农机产业大而不强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有8.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配备不到两百台,农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数量基本上是零。

2005年起,全国农机工业进入“黄金十年”,总产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总产值达4516.39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7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就规模而言,早在2012年我国农机产业就已问鼎全球第一,但是从产品竞争力来看,我国农机装备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品牌集中度、知名度等环节仍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机械化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究薄弱,技术集成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

“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国内的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为50小时左右,而欧美主流产品达到100小时以上。” 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学部执行主任毛罕平说,农业生产的窗口期都很短,比如水稻、小麦的最佳收割期只有十来天,一旦农机装备出现故障,维修周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两天,对于农户和农机手都是很大的损失。

资料显示,全球五大农机巨头中,有三家企业2015年收入总额与我国当时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总额相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形之下,国内农机行业在品牌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整合等环节仍需快速跟进,整合发展。差距的背后是农机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短缺的状况,中国农机装备企业急需练好内功向外突围。

“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

吃饱饭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基本需要仍然还是奢望。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有8.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1.5亿儿童营养不良,其中39%在非洲,55%在亚洲。”国务院参事、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说。

这些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国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机装备落后,急需通过提高农机化率解决粮食自给。

而据江苏大学调研,这些国家的农业主要由小农户、家庭农场经营,如非洲约有90%的农场面积小于2公顷,占据约80%的农业总产量。

统计表明,非洲的玉米和其他主要谷物的产量通常保持在1000公斤/公顷左右,约为亚洲和拉丁美洲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而农业中的工程技术投入水平低是阻碍非洲农业和粮食生产系统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非洲农业发展很不均衡,中国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型农场和农户。”李铁在非洲从事农机装备销售近20年,他告诉记者,以赞比亚为例,由国际资本建设的1000多家高端商业农场已非常成熟,由本国发展壮大的新型农场有4万多家,这些农场都急需中型农机装备提升生产水平。而大量小农户,目前还主要靠政府补贴购买小型农机设备,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毛罕平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机遇在于,中小型、中低端农机需求量极大,沿线国家没有相应工业能力实现自给自足。而欧美大公司不生产这部分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比,我国农机产品性价比高,具有很强的潜在竞争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喜欢操作维修简单、可靠性高的农机,他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智能化装置,因为那反而提高了成本。”李铁说,“比如欧美大公司生产拖拉机基本不低于120马力,而非洲中小农场急需的是25—80马力的拖拉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4000多种农机装备绝大多数都能生产,相当一部分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走出国门还需补齐短板

目前,国内农机企业超过1万家,多数是中小企业,农机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自相残杀,为何不走出国门?

然而,“一带一路”市场固然巨大,却也并非轻易就能拿下。李铁告诉记者,印度企业已占据了非洲国家大部分80马力拖拉机市场;毛罕平也提到,曾有中国农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因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农艺要求,被全部退货。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指出:“我们要以更高的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农机装备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破解目前农机装备高端产品不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亟待提高等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国门急需从三个方面补短板:一是树立品牌与国际化战略;二是提升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三是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培养专门人才。

毛罕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与欧美产品的差距体现在人机工程、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三个方面。国产农机企业缺乏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零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液压无极变速、精密排种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自主化生产至关重要。

“许多企业把开拓国际市场理解为做外贸,这是非常片面的。”李铁说,既然要走出国门就要把自己定义为国际化企业,要像重视中国市场一样重视国际市场。

毛罕平认为,树立和扩大中国农机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让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人才了解中国文化和企业。

目前,江苏大学已在此领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该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和“一带一路”产学合作研究院,5年来该校共培养“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1600人,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机企业“走出去”架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

近日,江苏大学还牵头会同一拖集团、雷沃重工等19家单位倡议发起了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70多家国内外农业装备单位加入该联盟,希望通过此举组团出海,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