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png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集中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激烈。仍然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结构不合理、制造技术能力低、农艺农机融合与全程机械化配套性差等问题。”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江苏大学举办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论坛上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装备必然要向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整体化解决方案逐步被接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是世界农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学庚院士表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攻关目标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要扎实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跳出农机发展农机。要努力构建“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形成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还要加强国外先进农机研发与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控两减三基本”是农业农村部“十三五”重点任务,加快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秸秆处理、农田残膜综合治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先进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是攻关目标,可形成大的产业,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是要加强我国农业装备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加强大型农机装备关键部件和整机性能检测平台建设,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检测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和整机的装配情况,提升农机产品的整机运行可靠性,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特别关注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在推进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要把装备制造中执行标准、工艺、材料等基础工作做扎实。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  业结业合,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

三是加强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建设。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是攻关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四是要加强农业机械化瓶颈的攻坚克难。随着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的推进,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研发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力发展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及特种产品加工机械化将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例如,茶叶产业产值已达到万亿,但种植和加工机械化程度非常低,是攻坚克难的主要目标。突出先进适用和绿色生态导向,对节水、节肥、节药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农业机械,需要重点攻关。

“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研发是待突破瓶颈。”陈学庚院士指出,“地膜覆盖栽培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脱贫至富。通过对全国266个试验点, 3160对试验结果统计,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作物产量24.3%、水分利用率27.6%。但农田残膜治理工作的不彻底,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