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修改单(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笔者看来,里面的关键点有三处,一是将切换时间从2020年1月1日延后至2020年12月1日,二是将不符合国四排放的禁用产品范围缩小,从移动机械和柴油机缩至柴油机,三是预告性提出国五标准,对行业进行政策预期管理。从2018年初的防治技术政策、控制技术要求的意见征集,到2019年初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意见征集,预示着离包括农业机械在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升级靴子的落地时间越来越近了。

其实,就国四排放升级问题,农机行业协会和媒体都在不遗余力的宣贯、提示。即便如此,就“行业是否对国四切换做好准备”的话题,笔者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依然令人失望——仅有33%同仁表示做好了准备,有23%表示没有准备好,更有39%不打算准备了,选择逃离农机行业。

untitled.png

对此,笔者认为部分同仁其实是没有把思维扭转过来,还是停留在“要我升级”的地步。我们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化、全球化的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逆转,农机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仍然停留在“温室时代”。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是主动升级,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笔者认为,主动升级的第一步,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升级。

首先,把眼光从“近视”升级到“远视”。行业各方面的提示,其实是干了农机企业应有的战略部门和产品部门该干的事。笔者知道,不少农机企业压根就没有这两个前瞻部门。近视症的病根,外因是追逐补贴和行业所谓新兴热点就能赚到快钱,以至于无需远视;内因是部分同志的过度自信,将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和行业浪潮错误归因为自我能力卓越,以至于不愿远视。

其次,把目标从依赖补贴升级到依赖客户。如今有些企业过于依赖补贴政策,如在产品的设计、定价时,不是按用户的实际需求、技术规律来操作,而是盯着补贴指挥棒,导致“大马拉小车”、“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等行业怪现象成为一时风尚。另外,一些同志对“市长”和所谓政策利好、政府补助有依赖心理,而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却没有什么敬畏心。

第三,把心态从情绪化升级到理性化。情绪化体现在遇事后不习惯冷静思考,而是通过自暴自弃、摔锅砸碗等行为来表现存在感,正如上述的问卷调查结果所示。其实,23%没准备好的和39%不打算准备的,对农机行业和出局者本身都是利好,毕竟现在行业还是太“拥挤”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情绪化的部分原因,是一些农机同仁习惯通过微信、短视频等渠道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同时又缺乏深度阅读、独立思考的方法,从而不能将信息进一步转化为知识和更高层次的智慧。

好比射击赛场的高手对决,谁看的更远,谁瞄的更准,谁的心态更平和,谁就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商场如战场,农机行业的企业和企业家角逐当如是。谁能领先一步,主动升级思维方式,从“要我升级”到“我要升级”,谁就能抓住此次排放升级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