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农机部门的核心业务。近年来,晋城市农机部门除了承担省级以上农机推广项目外,晋城市财政每年固定安排农机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农机科技示范推广,从而使得晋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紧跟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形势,每年都有新选项、新试验、新收获,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一、晋城农机推广工作的有益实践

为了不断提升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的绩效水平,晋城农机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制度和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执行项目审核备案制(市级先行以标准法或因素法将资金指标及计划任务切块下达县级,由县级按要求安排项目,市级对县级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实行备案审核管理)的前提下,将推广项目列为约束性任务进行管理,保证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项目更好地按预定目标组织实施,做到了既尊重基层的自主选择权利,又确保推广内容的先进适用性和示范引领性。二是出台政策,对市级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建设中购进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凡列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的,可先行享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再使用项目资金给予适度补助。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放大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各县(市、区)可根据机具的稀有性、先进性、成熟性、农民的认知程度以及资金量和竞争性等因素,并结合项目试验示范或推广应用等不同要求合理确定总补贴额度,但原则上单台装备购置补助比例不得超过装备价格的80%。四是要求每个农机推广项目只要机具基本成熟、技术有推广价值、试验示范成功,就一定要召开适当规模的现场展演会,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示范。五是对农机推广项目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首先是立项公开,推行“两公示”(项目计划和评审结果公示)、“两评审”(县、市两级分别评审、审核)制度。其次是规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按审核备案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第三是注重过程管理,全程留痕,认真记录、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建立项目工作档案。第四是注重绩效管理,在组织项目验收的同时,县、市两级要分别开展绩效自评和绩效考评工作,如发现项目建设不达标、或部分内容有严重缺陷、或绩效考评评分低于80分的项目,要出具项目整改通知书,责成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限期整改,提交整改报告并做好复核工作。

二、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部分县区对技术推广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推广工作在农机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重视、不作为、不担当,不积极争取项目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二是把推广项目视同于扶持类项目,不懂得推广项目有其特殊的任务要求,以至于在遴选项目承担单位时出现照顾关系、优亲厚友的倾向。

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不仅人员较少、力量不足,而且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专家型农机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断线断档、培养滞后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观上存在新生代大学生不热心怕吃苦不钻研等问题,客观上也有人员参公管理、岗位频繁调整、女孩多男孩少等因素影响。

3、技术工作行政化倾向问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行政推动、注重示范效应而忽视科学试验研究,常常是项目周期结束,工作一了百了。对某项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集中表现为实施前缺乏科学严谨的《试验示范方案》,实施中缺少客观系统的试验数据采集,实施后缺少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成果,无法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成果发布与共享。整体上存在基础研究和科学论证不足,集中表现为科研数据积累不够、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不足、技术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复杂,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都有,如功能定位影响,参公管理单位职称需求弱化影响,人心浮躁作风不实影响,于己无利动力不足影响,项目绩效考核重规矩轻成果影响,等等。

三、关于晋城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

1、充分认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机部门的核心业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稳步推进,其地位和作用还会进一步彰显。

首先,农机技术推广是实现我市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的必要途径。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农机装备农业,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的过程。建设现代农业,破解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难题,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都需要通过技术推广的途径来实现,是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器。

其次,农机技术推广是让农民尽快掌握并运用农机化新技术的重要方法。农民是最现实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只有通过农机推广部门的试验、考核、示范,把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等结果告诉农民,让农民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才能被农民所认可、接受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第三,农机技术推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农机推广人员不仅要懂农机,还要知农艺;不仅要懂原理,还要会操作;不仅要搞试验,还要善总结。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积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机推广人员。

总而言之,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是一个既需要出力又可能出彩的事业。

2、确立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项目是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农机技术推广项目通过调研、立项、审批、实施、运营,最终转变为农民看得见、信得过、接得住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机部门在编制技术推广规划,策划选择推广项目时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①先进性原则。项目所推广的机具和技术,在当地与以往装备和技术相比具有先进性和稀缺性,其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技术进步。

②可行性原则。项目所推广的机具和技术,首先要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是农民群众所期盼的。其次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因时因地制宜,不可“为化而化”,不搞“望洋兴叹”。

③效益优先原则。一是替代效益明显。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能较大幅度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经济效益明显。节本增收效果显著,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高。三是社会和生态效益好。对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

3、实施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的必要程序

①项目选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先进性、可行性和效益优先原则,优先选择或引进成熟的新技术和已经通过鉴定的农机具,列为推广项目。

②项目论证。对所选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写出论证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预期效果、可行性分析等。重大项目还需组织论证会答辩通过。然后编制计划任务书(常见错误)报批。

③试验示范。项目批准后,选择有代表性和承担能力的试验点,制定试验方案,在生产中考核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作出结论,提出报告。试验方案要把新机具性能试验考核、农机与农艺融合程度、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确认具有推广价值的,要同时制定出可供推广应用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④面上推广。经试验考核成熟,决定面上推广的项目,采取扩大示范、现场演示会、巡回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地宣传,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等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以促进面上的推广。

⑤评定验收。推广项目按计划完成后,承担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下达项目计划的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和绩效评价。对经济效益显著的可报评技术推广成果奖。

⑥资料归档。要建立技术推广档案。凡完成的推广项目,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整理好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归档保存。并将评定验收的文件交项目下达单位备案。

4、农机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①政府主导与农民意愿的关系。农机技术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推广什么样的农机化技术也主要由政府主管农机化工作的行政部门、专职推广机构根据农机化技术发展方向和当地农业发展需要筛选确定。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自主权(自定义敏感词)。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调动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②项目资金与自筹资金的关系。各类新型农业(农机)经营组织和农机科技示范户既是农机推广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试验示范点,也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主要使用单位。对于大多数推广项目而言,机具和技术的成熟度普遍较高,在推广新技术新机具的同时,也会给项目实施单位带来一定利益。所以政府投入的农机推广项目资金应主要用于完成项目设定的试验示范等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机具、设备购置补助费用;二是项目实施及技术推广费用,包括机具选型及试验考核费用、新技术试验风险补助、试验示范所需物料购置补助、试验示范区标志建设、作业成本调研考核、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同时项目承担单位也应有一定的自筹资金投入,尤其是在机具装备的购置上,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使其更加重视新项目、珍爱新机具、钻研新技术。

③农机技术与农艺要求的关系。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不能就农机论农机,而是要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重要研究、试验和考核内容,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制定完善不同种植模式的机械化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机具配套方案,使农机农艺融合更加科学。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协作研发推进机制,解决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问题,加快改变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地提升。

④推广项目与扶持或补贴类项目的关系。农机推广项目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项目,因其有特殊的任务要求,所以对试验示范点的选择、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在实践中要与其他扶持类或补贴类项目严格区分,尤其是在遴选项目承担单位时要认真筛选,严格把关,确认其符合项目要求,具有代表性和承担实施能力,确保项目任务圆满完成,不能有照顾关系、优亲厚友的思想倾向。

5、注重农机推广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农机推广的科学严谨性。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向是“资金统筹整合、管理权限下放”。但鉴于农机科技推广项目的特殊性,完全依靠基层很难实现预定目标。为此,要把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同其它政策扶持类等项目区别对待,实行约束性任务管理,制定农机科技推广项目指南,明确政策目标、实施主体、立项条件、补助标准、实施要求、绩效管理等,作为“三基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搞好顶层设计,做到有章可循。对试验示范类和推广应用类项目也应实行差别化管理,尤其是要提高试验示范类科技推广项目执行标准,实施前要科学制定《试验示范方案》,实施中要客观系统的收集试验数据,实施后要形成系统完整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农机科技创新专家组评审和技术成果发布制度,将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评价科技项目绩效的基本内容。

2、加强队伍建设,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技术推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机构岗位设置,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形成合理梯队,为履行好公益性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保障试验示范投入,谋划好推广项目,让推广有项目、有试验、有集成、有数据、有成果、有示范,充分发挥好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3、开展课题研究,攻克发展难题。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需求,每年遴选部分生产上急需、技术引领性强的农机化新技术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既能开发和锻炼科技人才,又可能获得研究成果,为基层技术干部晋升职称创造条件。(作者:晋城市农机发展中心 二级调研员 王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