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难言果业强国。10月27日,在2017年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办的果园机械化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当前农机市场已经走向细分时代,果园机械或许有望成为一片新的行业蓝海,农机行业应加大果园机械的研发推广力度,助力果业强国建设。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主办,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国家柑桔、苹果、梨、葡萄、香蕉、荔枝龙眼、红枣等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的专家,分别在论坛上介绍了我国这7类主要水果的机械化生产情况和果园机械最新研发成果,也提出了今后产业发展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建议。

 2015年度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显示,当前我国果业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6.58%,其中的机械植保率和机械转运率较高,分别达到了45.29%、54.23%,机械中耕率为29.43%,机械施肥率和机械修剪率分别低至18.56%、11.32%,而机械采收率仅为2.33%。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何雄奎说:“我国果业现在的机械化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差距非常大。”

 国外的果园,大都地块平坦,规模化种植,果树矮小,行间距宽,管理规范,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很好,很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反观我国,果园大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规模小,坡地多,树冠高大,行间郁蔽,管理欠缺,往往没有配套机耕道和预留地头,农机与农艺脱节,大型机械难以进入,水果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主要靠人工作业。华南农业大学洪添胜教授说:“近几年植保环节的果园机械有所发展,比如风送式喷雾机等等,但是采收主要还是靠上梯子、爬树,运输果品、肥料主要还靠人畜力,肩挑背扛,果园升降平台和运输轨道的应用不多。什么时候我们国内的水果生产才能扔掉背篓、扁担?这个路还很长。”

 专家们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地下,修剪整形、疏花疏果、开沟施肥、除草套袋、采摘运输等环节大都靠人工作业,而且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已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人工作业成本逐年攀升,一般都超过了每天100元/人,新疆、华南等地早已超过了每天150元/人。人工成本普遍超过了水果生产成本的50%,像荔枝和龙眼,人工作业成本分别达到了54.5%、62.4%,严重挤压了果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高达59.8岁。著名的果树专家邓秀新院士曾发问,“未来强壮的果农在哪里?”所以,在人工成本占比高居不下和劳动力短缺日益凸显的双重积压之下,果园生产机械化发展是非常必要与迫切。

 近年来,上述7个国家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专家带领其团队,攻克了不少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大量适用于果园生产的育苗、起苗、植保、挖坑、除草、修剪、收获、运输等环节的农机装备,并在部分水果主产区开展实验示范推广,起到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但我国果园要想实现机械化生产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专家也提出了今后的产业发展建议和研究方向:选育与省力化、机械化相适应的矮化、少修剪、抗病虫害、耐寒耐旱的品种;推广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果园面积;新建果园、老果园改造和标准化果园建设中要考虑机械与设施的应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如行间距要宽,要配套耕作道、电力设施等;研发先进适用的傻瓜型、可靠耐用与高效轻简化的果园机械;培训果园机械操作人员,建设省力化果园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总结和探索丘陵山地适用农机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开展跨果树体系的拓展应用,研发适应多种水果品种作业的机械;推动各种果园机械行业标准的制定,争取让更多果园机械尽早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