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报道的大马力、拖拉机、驱动耙、搂膜机等241架农机具陆续进入十师182团的老百姓家,它们的“播种、施肥、中耕、秋收一条龙服务”让该团的职工群众尝到了农机兴农、增收致富的甜头,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购置农机具,“钱景”一片光明。
政策护航,潮平岸阔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各项配套的农机补贴惠农政策也接踵而来,这使该团1662名职工看到了农机作业的前途,心里有了底,积极性更高了。
大马力正在田间紧张的作业 李玉婷摄
“现在购买农机具政策好,有国家的补贴,再自己垫些钱,既把地经营好了,也挣了钱,不吃亏。”二连职工侯代兴告诉记者。
“现在党的惠民政策真好,这款拖拉机售价106多万元,申请农机购置补贴下来自己掏90万多,又刚好赶上厂家2年分期偿还的政策,再加上拖拉机播种作业面大,播量精准,一天可以整地300多亩,三年下来基本上就能把买机子的钱挣回来了。”八连职工张清光说道。
“要不是农机政策宣传到位,我们也不知道购买农机还可以申请补贴,真是利民的大好事”。八连职工王光魁补充道。
职工们纷纷感叹自己恰逢改革时机,正赶上好的惠民政策。潮平岸阔,让越来越多的职工风正帆悬。
路宽易行 阔步“钱行”
从前机械化程度低、人力被牢牢地禁锢在土地上,八连职工张永海每每想到便感慨不已。“现在农机政策好,家家户户都有几架机车,从种到收,农业机械全包了,省心又省力。”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落地的福音,让原本是二连低保户的崔亚辉看到生机。他利用贷款购置了一台210匹马力大型拖拉机,因其马力大、效率高、作业精准,连队和周边乡镇的种植户都在联系他干活。
“想着多一份收入,一年下来把自家的地干了,还可以干近万亩地,大概可以挣20多万元,地里的收入也有将近10万元”。二连崔炳辉笑着告诉记者。
一台新购置的道依茨法尔DF2604”型大马力拖拉机正在进行秋耕作业 李玉婷摄
不到两年的时间,崔炳辉不仅还清了农机贷款,还妥妥的退出了低保户的行列,日子过得美滋滋。
“改革后路宽易行,我们除了干本连队的地,主要还是大面积作业,每年去黄花沟收割葵花,整地,面积达到上万亩,收入达到40万元,农机发展迎来了春天,走出去的步子更大,哪里都可以去。”二连职工钱刚说道。
与二连相距10余公里的八连拥有耕地面积1.04万亩,职工102户,家里有农机具的达到50余户,今年又新增了15台,可谓家家户户有地种,人人尽享农机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2团15台农机实现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到20万余亩地,创产值700余万元。精准高效作业的作业模式,使职工收入大增,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有287户,农机保驾护航成了该连职工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热情高涨,增量翻番
“今年职工购置农机情况,较往年翻了好几番,办公室每天都有过来办理农机的补贴、咨询政策,把我围的水泄不通,经常加班加点录系统、做资料。”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马鲁萍对记者说。
“团场改革之前职工普遍舍不得投入,土地管理停在表层,购买农机的激情也不高,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放开了经营权,“取消五统一”、“确权办证”等政策让职工对土地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自然而然投入量也增加了,这几天,我们连队职工都在忙着整地、运送农家肥,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八连书记熊保江与记者说道。
农机停放点的弹齿式搂膜机停整齐代发 李玉婷摄
土地确权办证,放开了自主权,职工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营的自己的土地,对于农业团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铁饭碗”,播种、中耕、施肥、搂膜等土地管理精细化作业方式,使越来越多的职工懂得“收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农机具购买量大幅度增长,也再次映证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巨大福利,农机行业的兴起,降低了农业成本,节约了劳动力、保护了土地资源,实现“养地”、“增产”双丰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团农机具2736台,拖拉机832台,比往年增加了53台。其中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增加了12台,农机具增加了188台,仅弹齿式搂膜机便增加了25台,导航设备14台,播种机42台,申请农机补贴的资金额由去年的97.857万元上升到今年的461.12万元。农机具的购置大幅度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数量,使全团306户农机户,在“土地+”发展模式中各奔“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