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为目标,以规模化标准化旱作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技术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努力突破水资源短缺约束,深入挖掘旱作区粮食生产潜力,有力推动旱作节水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旱作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集成,持续推动旱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秋粮种植比例调增,夏秋粮种植规模从3:7调整到2:8,实现了稳粮增收保供给协调发展。适度压减籽粒玉米,扩大粮饲兼用、青贮饲用品种种植,为肉牛、肉羊等养殖业提供了稳定的饲草料来源,促进形成了粮经饲统筹、农牧业结合、草畜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坚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立足资源特点,围绕优势作物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全膜覆盖、早春覆膜、起垄覆膜覆土、滴灌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一次性施肥等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肥耦合旱作施肥技术,建立了适宜不同类型区域的旱作节水集成技术模式。2019年,中南部山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2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10万亩、覆膜保墒150万亩。技术模式创新及其应用面积扩大,为充分挖掘旱作农田有限供水生产潜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三是不断加强支撑旱作农业基础工作。通过自动墒情监测站建设,扩大监测范围,强化实时监测和数据汇总,提高监测的时效性,推进监测数据接入全国墒情监测数据平台,初步建立了大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为因墒种植、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灌溉等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土壤水分数据支持,为集成物联网应用、遥感监测、云计算等为一体的土壤墒情监测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也为适期播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