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方案》要求到 2022年,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农业智能应用更加广泛,农业物联网推广示范覆盖所有涉农区县(自治县)和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促进优势农业产业节本增效5%以上。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基本实现线上网销农产品品类全覆盖、行政村农产品电商服务全覆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年均递增15%以上。农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全面实现农业行业管理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优化品牌农产品和主要农业投入品全程溯源监管,提升农业数据信息支撑宏观管理、引导市场、指导生产的能力。农业农村服务全面优化,信息进村入户及“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全覆盖,形成以行政村为结点的全市“三农”服务“一张网”。
为此,主要围绕以下四项重点任务开展:
实施生产智能化行动
推进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智能化建设。建设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推广节本增效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模式,试点建成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探索出可复制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模式。到2022年,建设200个智慧农业示范点。
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示范。以市级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带动,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 2022年,建设10个市级智慧农业产业园。
开展农机装备智能化示范。推进农机化与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度开展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强化智慧农业配套农机具和成套装备引进、研发,促进智慧园艺、智慧果园、智慧畜禽和水产养殖场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成熟智能农业装备。到2022年,重点打造10个宜机化智能生产示范基地。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监测体系。到 2022年,基本建成智慧农业天空地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形成全市农业产业数字地图,推动实现主要农作物智能监测与预警全覆盖。
实施经营网络化行动
推进百亿品牌农产品网销工程。大力实施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优势特色产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建设网销农产品集中产区和产业带,促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到2022年,建成市级农产品电商资源汇聚公益平台,全市网上注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达到3万个以上,培育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20个以上。
推进农产品网销能力提振工程。加强农产品网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内外大型电商、商贸、物流企业参与城乡供应链、物流链整合,引导涉农区县建设和优化区域电商仓储物流分拨中心,提高区域农村电商物流集约化、规模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农产品电商配送能力,到 2022年,每个涉农区县建成1个综合型电商平台和1个网销农产品仓储物流分拨中心。
推进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品监管,优化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实现市级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的互通共享,融入全国追溯 “一张网”。
实施管理数据化行动
推动农业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到 2022年,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建设规划、数据标准、基础平台、门户入口、地图遥感资源、安全管理的“六统一”。加快推动涉农信息系统整合和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基本实现农业农村部门各类统计报表、各类数据调查样本和调查结果,物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的数据,内外网形成的文件资料,购买的商业性数据等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
开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强农业农村部门政务数据资源与涉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的大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强化农业生产监测,提高农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农产品电商监测,提供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智能决策参考,倒逼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实施服务在线化行动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到2022年年底,建成益农信息社8000个以上,发展并培训信息员9000名以上,信息进村入户实现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
打造农业特色 “互联网”示范小镇。推动智慧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打造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农业特色“互联网”示范小镇10个。
推进手机 “新农具”应用。把农民手机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优先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带动基层群众“触网”。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和宣传,全面提升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