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1a18b87d6277fc3b094ad3f691036e824fc58 (1).jpeg

当前,江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9%,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50%,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农业生产中“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等问题依然突出,高端农机产品、农机技术和农机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等仍然是制约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省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智能农机装备,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建议。

一是加强智能农机装备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建议设立高端和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基金,依托江苏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协同国际国内顶端创新理论联合开展攻关。重点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作物在线识别与测量、设施空间感知与导航、动/植物病疫情在线诊断、基于农情大数据的智慧管控技术体系,研制适应恶劣农业生产环境、工况要求,低成本、易组装的各类农业传感器、控制器、直流大扭矩低速电机及其驱动器等核心部件,推进农业机器人行走、感知、作业的整机架构与通讯协议的标准化、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构型与关节/控制器的标准化、设计流程与精密制造工艺的标准化。

二是打造世界级农机装备创新产业园。支持江苏大学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启迪控股集团共同建设世界级智能农机装备国际创新中心,打造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园与产业园,集聚国内一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创新力量,加强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优势互补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创业基地。

三是强化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的服务组件在农机装备制造和作业上的应用,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四是开展农业生产“宜机化”改造。分类实施物种机械化、智能化,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和大众作物的种植,要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大力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对于地域特色小众作物,要仿照非遗保护政策,采取公园式人工种植、政府适当补贴方式保护发展。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协同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集成配套,力争形成农机农艺“一条龙”的技术推广模式,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是加强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支持江苏大学等高校创建农业工程世界一流学科,为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设立高端农机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引导全省涉农高校积极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支持涉农高校招收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鼓励农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国际化农机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