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大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召开
1月12日,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应邀出席并致辞,他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各产业对机械化的需求、农机装备产业深度调整过程中农机产品技术的供给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三个视角梳理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基本面。
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各产业对机械化的需求看:如火如荼、如饥似渴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上国务院召开过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分别是1966、1971和1978年,当时提出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是机械化水平达到70%。在时隔40年以后,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于2019年3月16日召开,而且和第一次一样也是在湖北。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0%,将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韩长赋部长在2019年3月16日国务院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发言、张桃林副部长在3月17日召开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特别指出,加快推进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转型升级的方向、全程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机械化支持的着力点。在2019年的农机化领域出现了若干第一次,其中包括农业农村部第一次发布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全国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需求目录(2019)》,第一次召开了全国畜牧机械化现场会,第一次建立了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等。全程全面的愿景、转型升级的要求正一一转化为落实落地的具体行动,农机化发展格局正在加速调整,而这一切都是紧盯农业各产业对机械化紧迫需求的回应。
从农机装备产业深度调整过程中农机产品技术的供给看:左突右攻、主动求变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分别在7月、12月两次召开的形势分析会上,绝大部分业界同仁都表示,应注意研究这几年农机工业水深火热背后的大背景大逻辑大方向。一是从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我国农机大路货差不多了,但高精尖、特色的农机产品还严重不足,这方面特色产业、丘陵山区的需求尤其强劲,肯于在研发上增加投入、打持久战的企业太少了,想赚快钱的企业太多了,“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农机化发展离不开农机工业,但所谓“黄金十年”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了。二是从全国机械制造业布局变化的角度。农机工业在制造业中是个“小兄弟”。2019年12月15日召开的形势分析会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提供了一些数据和情况值得注意,2019年1-10月农机工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1%,而汽车行业下滑3.15%。农机三大协会在研判形势上用的比较多的词汇是:深度调整期、加速洗牌期、传统市场陷入低谷、新兴市场异军突起、东方不亮西方亮等。三是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角度。毫无疑问,农机企业同质化竞争正愈演愈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很多试图避免重蹈覆辙反思类的文章和作品,包括美国的《大而不倒》,中国2010年前后的纪录片《公司的力量》《金融的秘密》《黄金时代》等。看一看美国近100年来五次大的并购潮,看一看同质化竞争遇到了资本的力量会发生什么,或者我们就能够研判202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工业领域群雄逐鹿的场景和结果。美国1897-1904年的第一次并购潮主要是横向并购,美国钢铁公司诞生了;1916-1929年的第二次并购主要是纵向并购,通用汽车出现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交通高速发达的年代,再加上美国整个投资银行业、金融业的崛起,注入到产业以后,加速了这种产业的集聚、竞争和演化。因此看到今天中国的变化,看到整个农机工业乃至工业领域的变化,再加上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有很多问题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历史有的时候会在同样一个节点上有类似的表现。农机装备企业应该看到,唯有紧盯新的形势,紧盯新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条件下对机械化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企业家的梦想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有赖于对大的形势判断和对于坚持客户导向的基本坚守。20年多前大众熟知的柯达、富士两个胶片制造商为什么今天都不复存在?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如何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何与时代同行,如何更加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是值得深思的。
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看:稳定实施、与时俱进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前,普遍采用了直接补贴措施支持农民购机,有的目前仍在实施,有的逐步转化为机具购置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措施。从国内看,我国要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机购置政策在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核心和基石,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时特别强调,要“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四个字重若千钧,因此对稳定实施这一政策的态度应该是坚定不移,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这一政策,而是如何实施好这一政策。在我国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的情况和趋势。
一是从种植业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大宗机具补贴资金使用占比稳中趋降,马铃薯、花生、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以及棉花、甘蔗收获机械等特色产业、薄弱环节机具需求快速增长。
二是目前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具补贴资金占比虽然较小,但增长势头明显。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具补贴资金用量近三年翻了一番。
三是从区域分布看,平原地区机具补贴资金占比由2012年的52%提高到2018年的70%,而丘陵山区占比则由48%下降到30%。这表明丘陵山区农机“不能用、不好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已经提上重要议程。
四是从机具类型看,大型、高效、绿色化趋势明显。如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机具需求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把大的政策落实到现实当中非常重要。这要求必须关注新情况新趋势,顺应形势需要,围着大形势走,跟着中心任务转,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在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便利性、开放性、安全性上下功夫。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从需要看,农业各产业对机械化的需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从供给看,农机装备企业面对新形势左突右攻、主动求变;从政策看,农机购置补贴要稳定实施、与时俱进。这三个视角都共同指向了国务院42号文件所部署的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这样一个主旋律,而这就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支撑,这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