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为了全程全面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新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我省农机作业标准化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二、行动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以农机作业质量提升为核心,重点在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农机设备更新、规范农机养护、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农机作业智能化五方面发力,到2023年,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实现以下“五化”目标:

(一)农机装备结构合理化。

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农机区域布局。实施《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找准短板,精准发力,逐步提升我省农机装备科学技术水平。

(二)农机技术状态良好化。

持续规范农业机械机务管理工作,完善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制度,在用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率每年提升4个百分点。到2023年,全省当季在用农机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94%以上。

(三)农机设备报废更新常态化。

深入落实国家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健全农机报废网点群体,完善报废更新程序,提高农民淘汰老旧机具的积极性。到2023年,全省基本完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报废更新工作。

(四)农机从业人员专业化。

全力打造农机使用技能人才群体,筑牢标准化农机作业基石。到2023年,全省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手培训率达80%以上。

(五)农机作业监测信息化。

继续依托国家北斗技术和全省农机调度指挥平台,加快配备农机智能监测设备,对有政策扶持的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等作业全面实施信息化监测,争取达到作业补贴全监测全覆盖。(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作业技术要求见附件1)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高机务管理水平和机具状态。

全面落实《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安全与机务管理规定》,加强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机务管理工作,提升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促进农机安全管理,为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明确机务管理工作主体,坚持“防重于治,养重于修”原则,严格执行机务管理标准,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机务管理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推进机务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宣传机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典型效应促进机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督导和引导作用,组织好农机冬检和夏检活动,做好作业前机具检修,为抢春种和夺丰收做好准备。提高农业机械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指导农业机械的科学养护和标准停放。(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机务管理规范见附件2)

(二)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和作业模式。

围绕我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结合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以《“一翻两免”秸秆还田轮耕轮作技术》为核心,重点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绿色农机技术和节本增效新技术,形成适应我省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见附件3)

(三)扶持高性能高质量的农机装备应用。

围绕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突出抓好机械整地标准化、机械播种标准化、水稻钵体秧摆插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机械收获标准化、粮食初加工标准化等主要环节,推广高效优质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整地机、植保作业机械、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机、籽粒收获机等机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

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先进大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培训基地,组建农机手网络微信群,普及农机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急需的大型拖拉机翻地作业、播种作业、联合整地作业、植保无人机及大型植保机械作业等技能培训,开展农机职业技能竞赛,遴选农机作业“技能大王”,打造标准化农机作业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人力保障。

(二)加强标准化农机作业专家队伍建设。

成立省标准化农机作业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农机标准化作业模式和农机配备研究,提出各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意见,探索农机减灾抗灾技术方案,培训各地农机技术指导骨干成员,建立一支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标准化农机作业技术方案的专业技术队伍。春秋两季抽调农机科技人员下乡村、到地头,直接指导农机化生产,及时解决农机标准化生产出现的技术难题。

(三)打造标准化农机作业示范基地。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以现代农机合作社为基地,加强创新指导,大力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标准化农机作业示范田,重点推广应用深松整地、秸秆翻埋碎混还田、免耕播种、高效机械植保、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等技术,推动农业“三减”工作,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示范田建设全过程要强化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提高农机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水平,并将其建设成为率先应用先进设备、技术的科技园区,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本区域相关作物的农机标准化作业。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1个县级高标准主要农作物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园区,每个乡镇都要打造1个高标准主要农作物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田。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田的技术指导力度,及时总结适于本区域的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适时组织召开农机标准化生产现场演示会,通过对周边农机大户现场示范指导培训和面对面互动技术交流,加快农机标准化生产推广步伐,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示范田农机标准化作业评比活动,评选出一批标准化作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

(四)以政策扶持为推手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提升力度。

全省各项作业补贴要和农机标准化作业相结合,达不到标准的绝不给补贴,要利用智能化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提升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对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覆盖还田作业和水稻秸秆翻埋、旋耕、搅浆还田作业等要全部实行作业面积和质量监测,要利用省农机调度指挥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要严格执行监测终端鉴定制度和《进入黑龙江省农机调度指挥平台监测终端管理规定》,依法依规保证各项农机扶持政策的实施和农机标准化作业的水平。

(五)加强贯彻农机行业标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规范和标准的宣传、培训、解读,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加深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深入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用户,普及标准化知识和提高贯彻标准的自觉性,营造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

(六)加强领导,建立多级体系,齐抓共管。

全省各地要成立县、乡、村三级农机作业质量监管体系,把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纳入主干线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农机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及时对农机标准化作业质量和收费标准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就地解决,督促整改。

附件: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作业技术要求

2.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机务管理标准

3.黑龙江省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附件1: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作业技术要求

1.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或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留茬高度5~10cm(不大于10cm)秸秆打茬作业要不漏堑,不拖堆、秸秆长度10cm左右,抛洒均匀,作业速度小于8公里/小时。

2.深松作业。对秸秆地表覆盖免耕播种的地块,选用杆齿式深松机作业,5铲深松机配套拖拉机动力不小于180马力,深松深度30cm以上。对秋季起垄地块,在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后,选用浅翻深松犁或有深松功能的大型联合整地机进行深松整地,深松深度30cm以上。

3.翻埋作业。选择带小前犁的翻转犁,单铧耕宽在40~55cm 之间的翻转犁为宜。翻深在30cm为宜,扣垡严密,不出现回垡现象,耕幅平整、无堑沟,地表残茬不超过10%,不重不漏,不中途停车,耕堑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20cm。

4.耙地作业。耙地作业视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耙地机具,轻耙耙深达到8~10cm,重耙耙深达到16~18cm;松耙碎混模式中耙地采用重耙,要达到秸秆根茬耙碎、混拌均匀、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细碎、平整达到起垄状态,耙幅在4米宽的地面高低差小于3cm,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

5.起垄作业。翻埋耕种模式中起垄垄高17~22cm,要达到垄向笔直,垄体饱满,100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大于1cm,结合线误差不大于2cm,不起阀块,不出明条,不出张口垄,地头整齐。松耙碎混模式中起垄以起大垄为宜或平播垄管。

6.播种作业。翻埋模式中可采取精量播种机播种;秸秆覆盖模式和松耙碎混模式中采取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开沟、覆土、镇压等工作部件采用圆盘式结构和独立限深结构。要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

7.水田翻地。留茬高度为20~25cm(黑土层浅的留茬高度控制在15~20cm),要求秸秆分布均匀,耕翻的深度要达到20~25cm,表面不外露秸秆,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5cm,泡田时间3~5天,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cm,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度,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8.搅浆整地。收割时要将排草口调整成宽度大的长方形口,使排出碎秆分布匀均、不积堆,留茬高度25~30cm, 春季放水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5cm,泡田时间要达到3~5天,用带长划切刀的搅浆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cm为宜,作业结束后表面不外露残茬,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9.免耕播种作业标准。秸秆处理不理想时在秋季或春季可以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打碎秸秆,也可在土壤融化前,用铁轨耢子进行撞茬作业,清理垄台茬管和秸秆,为免耕播种创造条件。使用重体免耕播种机播种,要注意土壤含水率,避免造成播后黏土垡条现象。

10.田间除草作业。草害防控应以播后苗前封闭灭草与茎叶化学灭草相结合方式进行,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地块应重点做好3~5叶期茎叶除草。应采用先进、高效的喷杆喷雾机规范精准作业。旱田苗前封闭除草,应使用110-04号或110-03号防风或低飘喷头,作业压力2~3Mpa,公顷喷液量200升~300升;苗后茎叶除草,应使用110-03号或110-02号标准扇形喷头,作业压力4~5Mpa,公顷喷液量100升~150升。机车行走速度,悬挂式喷杆喷雾机6~8公里/小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0~12公里/小时。

11.适时中耕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要适时开展中耕深松作业,一般情况下需要2~3遍中耕作业。第一次中耕是在出苗前(苗前深松),主要是深松放寒、增加地温,中耕深度为25~30cm。第二次中耕在玉米株高15~20cm,大豆真叶展出,复叶出现时进行,起到浅复土除草的效果。第三次中耕,在玉米追肥,大豆开花前进行。

12.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采用具有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一次完成水稻机插秧、施入基肥、孽肥和覆泥作业。选择直径2~4mm、颗粒均匀、表面光滑、硬度≥50N、比重相近、水稻缓(控)释侧深施肥专用肥。施肥位置要距离水稻根侧3~5cm深5cm的泥中。作业前测量各施肥口排肥量是否一致,各施肥口排肥量是否与理论施肥量一致,根据理论值与实践值间的差距进行肥量调节。要比其他施肥方式减基孽肥总量的10%~20%。作业时要平缓起步,严防急停急走。

13.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要求。

水稻收割应在水稻的完熟期或蜡熟期、不倒伏条件下进行。地表应不陷脚、无积水,田块无明显杂草。收割作业前,应对作物品种、作物成熟期、自然高度、自然落粒、籽粒含水率以及地块大小、杂草情况等进行调查和测定。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作物籽粒含水率为15%~28%,收获损失率≤3.5%,含杂率≤2.5%,破碎率≤2.5%。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作物自然高度在650 mm~1200 mm之间,穗幅差不大于250 mm, 籽粒含水率为15%~28%,收获损失率≤2.5%,含杂率≤2.0%,破碎率≤1.0%。

14.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要求。

播种地块应平整,长边大于5 cm的土块不应超过5块/m2, 土壤含水率适宜种子发芽;垄播时,垄行距应一致;植被覆盖量应不影响播种;种子应符合大田用种的要求,播量符合农艺要求;颗粒状化肥含水率不超过12%,小结晶粉末状化肥含水率不超过2%,施肥量符合农艺要求。单粒(精密)播种机的作业,农艺要求播种粒距离≤10 cm,>10~20 cm,>20~30 cm;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60.0%,≥75.0%,≥80.0%。播种、施肥深度和种肥距离合格率均≥80.0%。播后地表平整、无撒落的种子、化肥;镇压应连续地头平整,无漏播和堆种、堆肥现象。

15.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要求。

(1)育秧要求:土厚15 mm~25 mm,苗高80 mm~250 mm,叶龄2.5叶~5叶,秧根盘站,土块不松散,盘土宽比分格秧箱内档宽小1 mm~3 mm,育秧用土须经过4 mm~5 mm孔席过筛,不得有石块等异物,插前床土绝对含水率35%~55%。

(2)地块要求:插秧田块应泥碎田平,泥脚深不大于300 mm,水深10mm~30 mm,耙后沉淀层深为60 mm~100 mm。田面高低差不大于30 mm,即田块灌水后,田块中无高出水面处,且水深不大于30mm。

(3)插秧作业要求:伤秧率≤4%;漏插率≤5%;相对均匀度合格率≥85%;漂秧率≤3%;翻倒率≤3%;插秧深度合格率≥90%;邻接行距合格率≥90%。

16.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

(1)作业条件:籽粒含水率为25%~35%(适用于果穗收获)、籽粒含水率为15%~25%(适用于直接脱粒收获),果穗下垂率不大于15%,最低结穗高度不低于40 cm。

(2)作业质量要求:籽粒损失率≤2.0%;果穗损失率≤5.0%;籽粒破损率≤1.0%;苞叶剥净率≥85%;还田秸秆合格粉(切)碎长度为≤100 cm为宜。

17.玉米青贮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

(1)作业条件:玉米全株(含穗)青贮收获在玉米乳熟期至蜡熟期进行,玉米秸秆青贮收获在玉米成熟后适时进行。青贮收获作业选择秸秆不倒伏、茎秆含水率在65%~70%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地块的条件基本符合机具的作业适应范围。若作业条件不符合规定时,作业服务方和被服务方可协商。

(2)作业质量要求:损失率≤5%;切碎长度合格率≥95%(牛为3 cm~5 cm,羊为2 cm~3 cm);割茬高度≤150 mm。

18.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

(1)作业条件:种植模式应满足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要求,作业地的土壤绝对含水率不大于25%,马铃薯茎秆含水率大于26 %时应进行打秧作业,对茎秆进行清理。

(2)挖掘机作业质量要求:伤薯率≤3%;破皮率≤3.5%;明薯率≥96%。

(3)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伤薯率≤3.5%;破皮率≤4%;含杂率≤4%;损失率≤4%。

注:以上提出秸秆还田和旱田、水田机械田间主要环节作业技术标准要求,今后将按照现代农业的农艺要求,陆续提出新的农机作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

附件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机务管理规范

农业机械要有停放场所,农业机械停放场、库、棚应地面硬化、平整,排水良好。农机库应设有必备的安全消防设备。农业机械应入库、棚停放,做到机车进库、农具进棚。

一、动力机械技术状态标准

动力机械要达到“三良好、四不漏、五净、六封闭、一完好”。

三良好:调整良好:各部间隙、压力、行程正常,各部螺纹联接扭矩符合规定;

润滑良好:各部润滑油面达到标准,油路畅通,润滑脂加注量符合要求;

电路良好:线路完好,布置合理,维护规范,无断路或短路,仪表读数指示正常;

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五  净:机净、油净、水净、空气净、工具净;

六封闭:主副油、水加注口、检查口、液压快速接口等,应封闭严密;

一完好:整机技术状态完好。

二、作业机具技术状态

作业机具要达到“六不、三灵活、一完好”。

六  不:不松旷、不锈蚀、不钝刃、不缺损、不缺油、不变形;

三灵活:转动灵活、调整灵活、升降灵活;

一完好:整机技术状态完好。

三、农机具保管标准

1.全:所有农业机械必须全部进入农机具停放场内集中停放。

2.齐:入场机具要分类、按序排放整齐。

3.净:入场机具要清洗干净,要做到无杂物、无泥尘、无锈、无油污(应涂油的农具工作部件除外)。

4.垫:所有入场农机具要进行支垫,支垫物件牢固可靠,水泥地面停放的动力机械支离地面,轮胎卸荷即可。

5.涂:所有农机具摩擦面要涂漆(油)防锈,外露齿轮、轴、油缸等都必须涂防锈油,所有入库链条都必须用油浸封。

6.松:农机具的压力、拉力弹簧、弹簧板、皮带等均要放松,达到卸荷状态,避免产生塑性变形。

7.卸:所有农机具应卸下入库保管的零部件,必须按要求卸下入库保管,如电瓶、皮带、轮胎等。

8.封:所有入场农机具的油、水及精密件和其它敞口处必须封包,对不能入库保存的橡胶件、链条等也应封包(对链条要注油或浸油后封包)。

9.美:所有入场机具要达到一个整体和谐美的感觉。如农机具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颜色由浅入深、一眼望全。

10.好:所有入场入库农机具技术状态达到完好状态。

附件3:

黑龙江省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

一、旱田(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一)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秸秆翻埋还田→机械耙地→起垄镇压→精量播种→药剂灭草→中耕管理。

适宜地区:降水相对充足、有效积温高、耕层深厚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二)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深松耙茬整地→起垄镇压→精量播种→药剂灭草→中耕管理。

适宜地区:有效积温低、冬季寒冷、无霜期短的西北部地区。

(三)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

技术路线:有深松(深翻)基础块地,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精播→药剂灭草→中耕管理→机械收获。

适宜地区: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中南部地区。

二、水田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一)水稻秸秆抛撒旋耕搅浆作业技术。

该项技术是指秋季收割机收割后,秸秆集条堆放的地块,首先要进行秸秆捡拾粉碎抛洒作业,使集条秸秆经过捡拾粉碎抛洒后均匀抛洒田间,之后采用旋耕机进行埋草旋耕作业,待来年放水泡田再进行搅浆平地作业的技术方法。秋季机械收获后地表秸秆均匀分布无堆积,秸秆抛洒长度在3-5厘米之间,根茬高度10-15厘米且田块干湿程度适宜的地块,可选择该技术方法。

(二)水稻秸秆抛撒直接搅浆作业技术。

秋季机械收获同时将秸秆切碎或者粉碎并均匀抛撒于地表或少量秸秆离田,地表秸秆无堆积,根茬高度10-15厘米的地块,该项技术主要是针对收割后田块土壤湿度大,无法进行翻耕或旋耕的地块,来年春季可选择该技术方法。

(三)水稻秸秆翻埋搅浆作业技术。

秋季收获秸秆切碎或者抛洒还田后,用水田犁或水田翻转犁进行秋季翻耕作业地块选择此方法。

(四)水稻秸秆高留茬直接搅浆作业技术。

秋季全喂入收割机作业后,留茬高度在25-30厘米地块因田块土壤湿度大,无法进行秸秆捡拾抛洒作业以及翻耕或者旋耕作业的地块选择此方法。

三、“一翻两免”秸秆还田轮耕轮作技术模式

(一)玉米—玉米—玉米连续种植轮耕技术模式。

第一年度:玉米机械收获--粉碎秸秆均匀抛撒--深平翻埋压秸秆--组合耙地--秋起垄--春精量播种玉米

第二、三年度: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越冬--春季免耕原垄卡种玉米

(二)玉米—大豆—玉米种植轮耕轮种技术模式。

第一年度:秋季玉米机械收获--粉碎秸秆均匀抛撒--秋季深平翻埋压秸秆--组合耙地--秋起垄--春精量播种大豆

第二年度:秋季大豆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越冬--春季免耕原垄卡种玉米

第三年度:秋季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越冬--春季免耕原垄卡种大豆

(三)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轮耕轮种技术模式。

第一年度:玉米机械收获--粉碎秸秆均匀抛撒--秋季深平翻埋压秸秆--组合耙地--秋起垄--春精量播种大豆

第二年度:秋季大豆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秋季深平翻埋压秸秆--秋季耙地起大垄--春季播种马铃薯

第三年度:秋季马铃薯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越冬--春季免耕原垄卡种玉米

第四年度开始第二个循环,可以选择深松或深翻(翻埋秸秆还田)进行秋整地,实现深松、深翻与免耕播种结合的技术模式。

四、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一)前茬作物是玉米,前1-2年有深耕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玉米秸秆均匀覆盖还田原垄免耕播种模式,即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原垄卡种或错茬免耕播种。

2.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播种。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播种模式,即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种前使用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整地机械,对垄体种床上面的秸秆(根茬)进行简单处理后,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3.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播种。玉米收获时秸秆覆盖地表,秋季或下年播种前采用秸秆归行机,把播种带秸秆清理到休闲带,然后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形成宽窄行种植模式,隔年交替在休闲带种植。

4.秸秆少量覆盖原茬免耕播种。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然后采用打包机将玉米秸秆打包出地,地表残留部分秸秆,春季在原垄上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二)前茬作物是大豆,前1-2年有深耕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即上年大豆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在原垄上免耕播种。

各地要在保障粮食稳产丰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选择保护性耕作模式并鼓励创新,与轮耕轮作制度结合,尽量减少农机进地作业次数,尽量少动土乃至不动土,最大限度发挥秸秆覆盖对土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