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以下简称“农机化分会”)主办,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大会得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并通过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视频号全网直播。
2025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相关媒体记者等近200人线下参加了会议,直播平台超过2万人次观看。会议围绕“‘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全球化”的主题,采取政策解读、主旨报告、对话交流等方式,探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与战略。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傅泽田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率先开创了一条以民间力量为主,集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联合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巴西落地2个中巴家庭农业机械化科技小院,联合17家中国农机企业在巴西共建2个家庭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农场,建设1个家庭农业机械化联合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心,与7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建中巴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列入习近平主席访巴成果清单,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成果被纳入国合署“全球发展项目库”,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同时,在泰国、老挝、缅甸等澜湄国家也开展了农业机械化合作。这些合作工作的开展,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农机走出去、讲好中国农机化故事的务实行动与重要举措。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联合行业专家一道,为中国农机化走向世界、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而共同努力!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表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机化发展进程加快,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格局优化,发展效益巨增。未来,农机化发展将呈现出全面化,智能化,绿色化,增机减人、人强机精,农机化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以及中国农机对世界的影响力和贡献增强的六大趋势。他指出,新时代中国农机人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新征途上要具有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革命精神奋勇前进!攻坚克难,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李伟国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大食物观,推进种业振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都对农业装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推进关键环节作业装备“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装备短板弱项,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农机化协会同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与我国农机事业发展同向而行,围绕打造农业装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装备协同攻关体系、推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农业装备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亟需推进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装备突破,引领农业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对中国农机化展望大会能够连续举办十二届表示高度赞赏。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事业,各种政策不断出台,全社会对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认识也渐趋一致。他提出,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同时,对新一代新型农业装备提出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更高的新要求。当前,推进关键环节作业装备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迫切需要补齐装备短板弱项,这些都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指出,从当前局势看,我国农机加快国际化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国力的提升带动众多国内企业软硬件条件不断升级;二是我国农机产品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日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三是农机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四是农机企业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五是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强大实力背书。未来,要蹄疾步稳推进我国农机国际化进程,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农机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培育农机企业的海外运营水平和能力;推动农机企业自身要在加强国际化的整体布局和运营体系上下功夫;国内农机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加强自律,注重中国农机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利益。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苑严伟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是,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创新为技术特征、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以农业边界突破与产业链条延伸为结构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农业科技的集成和大规模应用重要载体,在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效果显著,为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已成为当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可以从建立农机应用示范区和设置相应的补贴政策入手,借力政策提高农机的接受度,提高农户对农机的自发需求,保障农机手利用App掌握农情地况,进而帮助农民查看漏播率和农药利用率等数据,提高智慧农机生产力。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朱明表示,“十四五”以来,全国农机化系统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用促研发、以用促制造、以用促转化,全产业全链条协同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持续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和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为“十五五”农机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中,再次提高农机报废补贴金额及种类范围。这些重要的务实政策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装备高质量快速发展,支撑培育农机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十五五”期间,国家将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我国农机行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量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农机化中心处长李樯表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密切协作,在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实施、联合研究、人员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为推进我国与全球其他农业大国开展农业机械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农业机械化融合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领域,为推动亚太区域乃至全球农业机械化创新与绿色发展做出新的成绩。近年来,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作为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的区域机构,以推动本区域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联合国系统多边平台作用,紧密围绕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亚太地区农机化发展的项目和活动,通过政策对话、标准制定、能力建设、专题研究与咨询、试点示范等,不断推动区域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成员国的赞赏和积极评价。本次大会“中心”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力;二是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技术与农业装备的融合,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平台,促进技术、知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同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务院原副秘书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郭玮作了题为《中国农机行业的时代机遇》的主旨发言。他表示,从宏观经济的背景看,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因素、国际大环境的变化都是影响农机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早已超过70%,这说明用户对农机以及农机服务已经成为刚性需求,这是农机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有些行业可能成为夕阳产业,但是农机不会,农机产业只会随着农业的发展不断创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他提出,未来,随着中国农机行业基础的不断夯实,外围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都将为农机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随后,会议围绕“十五五”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化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分会分别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原会长、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农机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刘宪,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李安宁,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拖拉机分会副主任委员宋正河主持。在嘉宾对话与互动环节,由中心主任、农机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机械化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畜牧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尤泳主持。大会持续了近9小时,专家们从不同角度阐述思想、分享观点,是一场农业机械化的饕餮盛宴。